我們公司在4年前了a客戶一個合同項下的兩筆預款,但是a客戶破產未能出口,所以這筆款一直掛在賬上,今年剛好有另一個b客戶的合同出口(香港公司匯,國內出口),就想把這筆款沖掉,法就是直接出口不匯。過外管局,外管局說金額不大到時候等他們通知是否現場核查。但這是兩個國家的不同客戶,我在中間需要假合同。
我將要操作的計劃是:
報關:合同是方為國內公司,方為b客戶。
退稅:因為我這邊每次退稅都要函調,會涉及到出口合同,匯情況的。我的合同是方及付匯方為a客戶,但出口地為b客戶。
外管局:不知道是否要現場核查,但要好準備,先把以前匯的就合同準備好,另外再一個假的合同:將之前的預款購另外的貨物出口到b客戶所在地
如果為了操作方便,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我的合同都是會有差別的,我現在擔心的是如果我這樣了,這三個部門如果資料是共享的,那么會出現問題,如果不共享,就不會有大的問題。
不好意思,寫得比較混亂。
請了解的童鞋都進來討論下吧。
根據我的了解,外管局、稅局和海關是不同的機構,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。如果您在操作過程中使用了假合同或存在其他違規(guī)行為,可能會引起這些機構的注意并可能導致問題。
首先,關于合同,外管局、稅局和海關可能會交換和核對合同信息。如果您使用了假合同,這些機構可能會發(fā)現不一致之處。此外,外管局也可能會要求現場核查,確保匯款和出口行為的真實性。
其次,關于稅務退稅的情況,稅局會涉及到出口合同和匯款情況的核查。如果您的合同涉及到不同客戶或不一致的匯款方,稅局可能會懷疑其真實性。
最后,海關對報關材料進行審核時,也會參考其他機構的信息,如外管局的核準文件和稅局的退稅申請等。如果發(fā)現與其他機構的信息不一致,可能會引起海關的懷疑。
綜上所述,雖然這些機構之間的信息共享程度可能不是很清楚,但使用不一致的合同或其他違規(guī)行為可能會引起機構的注意并可能導致后續(xù)問題。建議您遵守相關法規(guī)和規(guī)定,避免涉及假合同或其他違規(guī)行為。如果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進一步了解,請咨詢相關專業(yè)機構或律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