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賣便宜貨的國企才是真狠人
當張先生第一次在非洲某國工地看到印著"東風"標志的重卡時,他沒想到這些來自中國的鋼鐵巨獸能在50℃高溫下連續(xù)工作300天無大修。這恰是東風進出口公司深耕海外市場三十余年的縮影——用硬核產品力打破偏見,讓"中國制造"從價格標簽變成品質代名詞。
翻開東風進出口的財報會發(fā)現,其業(yè)務版圖早已超越單純整車出口。在拉美市場,通過建立KD組裝廠帶動當地就業(yè);在東南亞,創(chuàng)新推出"車聯網+金融服務"組合方案;在中東,則針對高溫環(huán)境開發(fā)特種冷卻系統(tǒng)。這種"一國一策"的本地化策略,使其在海外建立了12個區(qū)域運營中心。
- 2023年新能源商用車出口同比增長217%
- 在30個國家建成備件中心倉
- 海外服務響應時效縮短至48小時
李女士的團隊最近正在測試AR遠程驗貨系統(tǒng)。通過智能眼鏡,海外客戶能實時查看車輛生產細節(jié),這種"透明化供應鏈"模式使訂單轉化率提升34%。更值得關注的是其搭建的全球數字營銷平臺,整合了從詢價到售后服務的全流程,目前已完成70%傳統(tǒng)業(yè)務的線上遷移。
在非洲某礦區(qū),東風重卡駕駛室里多裝了個簡易咖啡架——這個源自當地司機建議的改進,使該車型市占率飆升15個百分點。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:為穆斯林司機設計的禮拜提醒功能、針對俄羅斯極寒環(huán)境的-50℃冷啟動技術...這些微創(chuàng)新背后,是200多人的本土化研發(fā)團隊每年3000余次的海外調研。
當某些企業(yè)還在用低價策略開拓市場時,東風進出口已進入"價值輸出"新階段。其海外員工培訓學院每年培養(yǎng)超過500名外籍技術骨干,這些"中國標準"的傳播者正在改寫全球商用車行業(yè)的游戲規(guī)則。下一個十年,中國制造的出海故事必將更加精彩——您準備好見證這場變革了嗎?
上述信息,涵蓋圖片、視頻以及各類文字資料,中貿達僅扮演信息存儲的角色。若存在任何侵犯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情形,請立即聯系我們刪除,切實維護您的權益。
鄭重聲明
最新評論 (0) 0
參與討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