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初做的是信用證。當時感覺信用證比電匯簡單。只要嚴格按照信用證條款操作,確保不要出現(xiàn)突發(fā)狀況就好。但是操作了電匯以后才發(fā)現(xiàn),信用證簡直太死板又苛刻,一點點的過失也不能有。相對來說,電匯的操作方式靈活很多。
比較一下兩者的區(qū)別
信用證:
1. 確定好合同后,客戶會發(fā)一份信用證草稿件過來核對。
2. 核對的原則一般是:仔細仔細再仔細。條款以簡明扼要為好,對附加的額外條款能去掉就去掉。在時間和訂單的信息確認上,要爭取保守估計,爭取一切能爭取的最大化優(yōu)勢。
3. 等客戶開具信用證后,再嚴格按照信用證條款要求安排生產(chǎn)等。
4. 發(fā)貨后,提供單證給客戶銀行。
5. 提醒客戶確定打款
6. 客戶銀行在審核信用證無誤后,在信用證到期后付款。或者信用證未到期前,可以辦理福費廷先收款。
電匯:
1. 確定好合同后,收到客戶約定的預付款安排生產(chǎn)。
2. 余款按照約定收到后發(fā)貨,或者發(fā)貨,然后收到余款后提供提單正本等。
感謝您分享信用證和電匯的操作心得!確實,兩者的操作方式有很大的區(qū)別。以下是一些我可以提供的額外建議:
對于信用證:
- 確保在核對信用證條款時,特別注意字面意思和實際含義的差異。
- 在處理糾紛時,牢記信用證的眾多限制。它們可能會導致虧損,尤其是在錯誤理解了條款,或因為條款意外地禁止了某些做法時。
- 了解發(fā)放信用證的地方性質(zhì)。有些地方比其他地方更苛刻,需要較長時間審核。
對于電匯:
- 仔細審查客戶的銀行信息。確保收匯銀行和客戶賬戶信息準確無誤。
- 在發(fā)貨之前,確保跟客戶交流清楚支付方式和時間,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延誤。
- 如果不確定客戶可靠性,建議先收到全額貨款再發(fā)貨。
總體而言,無論是信用證還是電匯,賣方都應該始終保持謹慎和準確性。這可以通過審查客戶信譽記錄,仔細核對交易細節(jié),以及與客戶保持緊密溝通來實現(xiàn)。
信用證有不符點銀行就會扣錢的,而且客戶是可以不付款的,除非你和客戶關系非常好,不符點不嚴重可以和客戶商量,否則就很不好辦了,審核信用證一點要非常認真仔細的!